据鹤岗市工信委食品科科长曹兴文介绍,鹤岗市以水稻为源头,已经开发出源于大米、米糠、稻壳的产品近20种,相关产业链条达到10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发稻谷深加工产品,比如在米糠粕的利用上,将继续开发米糠蛋白,膳食纤维,丙烯酸,对米糠炼油副产品继续深加工,把谷维素粗品加工成谷维素、二十八烷醇等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目前看稻谷深加工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空间,要充分把水稻的优势资源利用好。”曹兴文说。
对此,益海嘉里集团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抱有相同的观点。李超说:“从中国市场看,单纯靠水稻产出大米现在几乎是微利,只有通过精深加工,通过更多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才能提升更大的空间。”
在万源粮油集团下属的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稻壳经高温燃烧后,产生的蒸汽带动两台汽轮机在呜呜的运转,据了解,稻壳发电产生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年发电能力可达4300万度。
随后,记者来到黑龙江万禾源油脂有限公司的无菌车间,看到工人正在流水线上作业。从机器中提炼出来的油经自动灌装注入桶中,再通过流水生产线进行下一步包装,从颜色来看与豆油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据厂长高德军介绍说,米糠油含不饱和酸比普通油要多,对清除血液胆固醇有很好的作用。
高德军还介绍说,万禾园是集团下属的一个生产米糠油的分公司,同时万源粮油集团还建有10万吨米糠浸出车间,年产米糠毛油1.65万吨,和1500吨精制米糠蜡车间,年产食品级精制米糠蜡1500吨。
目前,鹤岗市的水稻产业加工已经实现了转型升级,鹤岗市工信委食品科科长曹兴文说,全市已形成了500万吨的水稻综合深加工规模,产业链条也延伸的比较长。
而在佳木斯,依托优良的水稻种植环境,益海嘉里也已在“良种选育——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产业模式上走了很远,并且实现了一个全产业链的闭合,大限度的开发了稻米资源的利用价值,每吨增值达700—800元。
益海嘉里佳木斯公司总经理李超说,通过订单种植这种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米糠油的生产还能节约大豆的种植培养面积。另外,用可再生的稻壳替代煤,每吨稻壳相当于0.67吨标煤的热量,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稻壳对环境的污染。
李超表示,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水稻加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能实现将水稻加工成白米,利用稻壳发电,稻壳灰生产白炭黑,米糠进行榨油这些简单的加工。虽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是还没有到精深加工的程度,附加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还要进一步的研发、开拓、规模化生产。
鹤岗泰丰米业以生产“梧桐”米著称,公司董事长郑明珠和记者说,经过多年的打拼,泰丰米业现在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大米加工。目前泰丰公司年处理10万吨大米蛋白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可达61650万元,净利13155.19万元。泰丰米业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大米蛋白生产企业。
郑明珠说,与大豆蛋白相比,大米蛋白是唯一无过敏源的蛋白产品,产品附加值相当高。
与此同时,万源粮油的3万吨/年米糠毛油精细加工项目也即将开工。据了解,项目建成后,企业米糠精炼油产量、谷维素产量、甾醇产量将创三项国内第一。企业还将利用项目产出的蜡糊,建设100吨二十八烷醇项目。这样,公司的米糠油精细化加工技术就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国际范围的核心竞争力。
鹤岗市工信委食品科科长曹兴文表示,下一步,鹤岗市将继续搞好产业升级,按照鹤岗市现存技术,经过扩大、复制,应该能达到10个深加工链条,经济效益能够达到现有的8—10倍。
益海嘉里佳木斯公司CEO李超介绍说,益海嘉里已经和国内外几家轮胎行业的公司进行研发合作,探讨将稻壳灰集中起来综合利用批量产生白炭黑的可行性。
李超介绍说,白炭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可用于橡胶制品、纺织、造纸、农药、食品添加剂领域。若能够用稻壳灰生产出高品质的白炭黑,将对我国白炭黑行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佳木斯市工信委主任郝奎霖说,目前,水稻的初级加工在我省已经遍地开花,下一步我省水稻产业的革命重点是精深加工。我们预计用3—5年的时间,将精深加工做到商品粮产量的30%—60%。届时,产业体系将得到优化,农民致富的链条也就更加合理。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把发展稻谷产业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加快龙江食品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一系列有关政策引导一些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启动稻谷深加工项目,将产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实现更深层次的加工和利用,使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