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49个单体正在同步施工,一台台大型机械发出的轰鸣声交织成蓬勃建设的变奏曲……在绥化市新和成玉米发酵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记者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个总投资将达70亿元、预计年消耗玉米20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将使绥化成为未来全国的辅酶Q10、虾青素等原料药和维生素的生产中心。随着新和成玉米发酵产业园项目、象屿金谷生化15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青冈京粮100万吨/年玉米综合深加工项目等大型项目的纷纷落地,绥化市“三足鼎立、多点布局”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雏形初具。
地处全球黄金玉米带上的绥化市,多年来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左右,年产量1000~1200万吨,占全省产量20%左右。随着玉米贸易流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该市形成了一批与玉米收储需求和物流节点相适应的仓储物流基地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0公里范围内,国有仓储企业110户,民营仓储企业近千家,总仓储能力达到1900万吨左右。但一直以来,绥化的玉米加工产品以淀粉、酒精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
面对全球需求侧升级的市场现实,在绥化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部分老牌玉米加工公司走上了改造升级的道路。
位于肇东市的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曾经的拳头产品冰花牌味精畅销全国21个省份。“近两年,成福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科学创新对生产线进行升级,将生产重点转移到了全世界紧俏的氨基酸类产品。如今,公司年可加工玉米50万吨,生产赖氨酸23万吨,苏氨酸4万吨,各类副产品9.7万吨,产品远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实现出售的收益16.4亿元,出口创汇6600万美金,上缴税金6400万元。”董事长王成福喜滋滋地和记者说,随着各种氨基酸产品在国际市场影响力和占比率的不断的提高,成福集团也赢得了国际氨基酸市场的话语权。“接下来,我们要在维生素和高档氨基酸、营养型维生素上加大投资力度。”
来自浙江的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位列中国医药企业百强。为了布局新的生物发酵板块,该集团用了两年多时间在东北地区寻找基地。被绥化地区优质的自然资源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所吸引,2017年8月,新和成与绥化市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今年3月份,投资约50亿元、占地2000亩的新和成玉米发酵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实现试生产。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在建设现场,公司CEO俞柏金和记者说,该项目将生产维生素、原料药、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其中辅酶Q10等产品将极大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同样堪称绥化玉米深加工产业重磅布局的象屿金谷生化玉米深加工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开工。记者在项目指挥办公室了解到,该项目由绥化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计划建设四大中心——以酶法制糖为核心,年产结晶葡萄糖70万吨及28.4万吨发酵用糖的淀粉糖产业中心;以发酵法制氨基酸为核心,年产苏氨酸10万吨、色氨酸1万吨的生物工程中心;以热电联产和污水综合利用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中心,及以年产2000吨支链氨基酸为核心的现代生物研发技术中心,最终形成以现代化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氨基酸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42亿元,年可深加工玉米150万吨,预计2018年10月建成投产,年可实现出售的收益36亿元。
记者了解到,为全方面提升玉米加工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打造亚洲新兴玉米精深加工中心,绥化市提出了构建“三足鼎立、多点布局”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三足鼎立”即市级绥化、肇东、青冈三个玉米加工产业集聚区为全市玉米加工的核心区;“多点布局”包括安达、兰西、庆安、望奎、明水等县(市)的玉米加工集聚区。截至目前,绥化市规模以上玉米加工公司已有15家。2018年1~6月份,绥化玉米产业实现产值53.8亿元,同比增长17.2%。
绥化市副市长庞洪峰介绍,近两年来,绥化全市上下以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重点,坚持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的新路子。在玉米精深加工方面,绥化市依照产品市场空间和国内外发展的新趋势,立足现有加工基础,着力构建起以玉米淀粉再加工为重点、其他加工产品相配套的玉米加工业产业体系。“绥化全市每年可用于工业生产的玉米约为800万吨,随着浙江新和成等玉米精深加工项目的落地,不但能将这些玉米全部‘消化’,还将使绥化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医药、香精香料、营养品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这种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群效应,不但丰富了产业层次、拉长了产业链,更提高了价值链,为推动绥化‘都城地’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庞洪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