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价格保持底部振荡,在中储粮公布收储消息后,价格不涨反跌。1月11日,中储粮发布了重要的公告: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将于近日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2023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具体收购库点等相关信息及时通过所在地媒体向社会公布。消息公布之后,当日收出大阳线,毕竟“久旱逢甘霖”,但之后的走势给市场泼了一盆凉水。
据方正中期期货玉米分析师侯芝芳介绍,当前玉米市场的主要逻辑是供应充足与饲用消费疲弱,本年度丰产以及集中供应期构成供应充足的基础,养殖持续不佳使得饲用消费表现持续弱势预期。
徽商期货玉米分析师刘冰欣表示,第一,中储粮公布的价格绝大多数都是随行就市,且每个库点的收购并不如预期得多,对于玉米市场的卖粮压力缓解有限;第二,中储粮收储的目的不是为了给玉米价格抬轿子,而是为了缓解部分市场供给压力,从而保障农户的利益。据悉,中储粮各库点在收购中,对新粮的水分和霉变率等指标都卡得较为严格,同时由于今年玉米市场低迷,大的贸易企业收购标准也较为严格,许多农户和贸易商陷入卖粮的“两难境地”。
“玉米期现价格同步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于,新粮丰产后卖粮压力和进口玉米的增量压力,以及下游生猪养殖端的疲态,导致粮库、贸易商等中下游企业信心匮乏,普遍谨慎。”弘业期货玉米分析师陈春雷和记者说,虽然中储粮增加收储规模的消息短暂提振了市场信心,然而市场化的收购价格和收购规模缺乏亮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全国主产区新粮销售进度已超四成,同比偏慢5个百分点。随着春节临近,农户售粮时间窗口短,且年后随气温回升,潮粮储存难度加大,集中卖粮压力仍不小。
从上游市场来看,目前依然是农户的集中供应期。侯芝芳分析称,截至1月18日,全国13个省份农户售粮进度为47%,较去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基于往年的规律,2—3月是基层农户的售粮高峰,集中供应压力明显。
此外,进口端压力也显而易见,进口成本受全球玉米供应充裕的压制低位波动,国内到港量保持高位运行。
“进口玉米成本低廉压制市场心态,进口美玉米与北港玉米价差超300元/吨,而乌克兰、俄罗斯的玉米进口成本则更低。”陈春雷表示,2023年12月国内玉米进口量达495万吨,同比增加468.9%,创单月进口纪录;2023年全年进口玉米2714万吨,同比增加31.6%。此外,2024年1月的美农报告小幅调增美玉米产量,巴西玉米产量因干旱影响而小幅调减,但全球玉米期末库存进一步调增。
下游方面,刘冰欣表示,目前已确定进入农历腊月,东南沿海下游中大规模的公司年前备货基本结束,后续可能仅有少量补单以及中小型企业小额采购需求,对玉米价格的支撑力度进一步下降。
“目前,生猪养殖依然是负利润的状态,随着春节的临近,生猪养殖逐步进入淡季,利润修复基础较弱,产业链传导不畅,依然不利于玉米的饲用消费。”侯芝芳说。
陈春雷表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为近3年新低,生猪产能或面临调整。截至1月19日,国内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204.8元/头,自繁自养的利润为-274.7元/头。禽类养殖抵消一定生猪养殖不利影响,蛋鸡养殖持续盈利,蛋鸡存栏增长;肉鸡养殖由亏转盈。淀粉深加工行业2023年整体开机率偏低,全年平均开机率为53.66%,不及上年的55.47%。不过,淀粉深加工企业开机率逐渐回升迹象明显,淀粉库存偏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玉米淀粉行业周度开机率为74.1%,升到近年高位;淀粉库存为66.1万吨,处于近年低位。
展望后市,侯芝芳认为,短期来看,市场消息平稳的情况下,玉米市场依然以消化阶段性压力为主,期价或继续向下寻底。
在陈春雷看来,随着售粮压力逐渐释放,下游饲料刚需仍存,深加工需求好转,玉米价格下降或已超供需预期,阶段底部或已近。
刘冰欣表示,玉米市场短期预计难以突破底部振荡区间。建议贸易商及加工公司适当建库,玉米基本面当下虽弱,但不代表后市没有上行机会,一旦南美天气炒作拉开帷幕,或国内再出台利好政策,玉米成本抬升,企业就错过了最好的建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