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河南高校实验室之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继首季《探访神奇实验室》,7月15日起,河南省教育厅联合河南手机报倾力打造第二季河南高校科普类专栏《探访神奇实验室》,从生物医学的创新世界到粮食深加工领域研究、煤矿的瓦斯防治、水圈与流域的生态修复……跟随记者的镜头,越过已知世界的边界,探秘河南高校前沿科技实验室、领略超级酷炫的实验现场,见证河南科技的每一个创新脚步。今天,一起走进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玉米小麦就与中国人的餐桌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小麦、玉米依旧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主粮,如何打破常规,实现小麦和玉米加工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这正是河南工业大学的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始至终坚持研究的方向。记者7月28日见到研究中心副主任安红周教授时,他正拿着最新出品的某知名品牌“素肉”让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的实验员们一一品尝。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小麦面粉产量常年在270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每年向全国输出原粮和加工制成品达600亿斤以上。“粮食深加工的出现,可以最大限度的延伸粮食产业链,让一粒粒小麦一颗颗玉米开始‘72变’,不仅能提高初加工产品的得率,降低能耗,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又能把如麸皮、胚芽这类副产物‘吃干榨尽’,提高附加值。有利于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据安教授介绍,小麦1.3元/斤,面粉2.5元/斤,而我们最常见的粮食深加工产品方便面1斤的单价可达19.2元,比小麦原料的“身价”翻了近15倍。
校企协同创新,能够说是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特色。近年来,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粮食深加工公司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如世界500强的中粮集团、全球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五得利、世界最大的鲜湿面生产企业河南省、河南最大的方便面企业白象等企业都建立有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和相关的项目合作。
采访过程中,安教授带记者穿梭在实验楼中,虽是暑假,但所到之处皆有学生在做实验。“你看,我们的学生正揉面团呢,不同的面团放入面团流变检测仪,可以精准的监测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发酵高度、筋度、吸水量等指标,以此来给面粉‘分流’,让它们去生产最适合的产品,可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保证‘品控’。”
1993年就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的安红周,经历了30年的艰辛研究,将才华与青春献给了这门“接地气”的学问。他曾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团队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不停地改进革新,才能取得最终成功。”他希望河南工业大学的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发展,在高精尖的道路上厚积薄发。
声明:“河南工业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