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陕西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挂面车间工作人员在对产品做称重封口。 记者 琚鹏飞摄
3月15日,兴平市尚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防,忙着在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种粮全凭经验、靠天吃饭。”王国防说,“如今,我们采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咸阳市是陕西省优质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市。近年来,该市全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富硒小麦等特色品种,稳步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相关加工公司原料来源充足、便捷,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咸阳市夏收小麦面积295.44万亩,产量91.34万吨。
小麦从农田到餐桌,涉及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想把“一粒小麦”的产业链做好,除了规模和产量以外,还要在小麦的加工上做文章。
在兴平市食品制造业园区,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陕西西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粮食加工公司集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集团引进产业链相关上下游企业,实现与园区合作企业的产品仓储、研发检测、物流运输、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形成供应链互补、集约化整合,进一步串联起上下游产业链条。”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莹光介绍。
“集团以优质小麦为原料生产涵盖小包装面粉、挂面等面粉制品和小麦深加工副产品,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许莹光说,谷朊粉、小麦淀粉等小麦深加工产品还大范围的应用于糖果、饮料等食品加工中。
近年来,咸阳市积极地推进相关产业链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以大型粮食加工公司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经营主体为纽带、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链群体,促进要素融合。
在陕西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制粉车间,记者看到全自动磨粉机正高速运转,一粒粒小麦“摇身”变为雪白的面粉。一旁的挂面车间里,面粉经过加工变成湿挂面被机械挂起,再经过烘干、切条、包装后,一包包挂面就制作完成了。
该公司副总经理宋子豪介绍,车间全部实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挂面日生产规模达600吨至70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坚持走‘联农带农富农、壮大集体经济、民营实体经济、三产融合示范’的发展道路。”宋子豪说,企业成立了相关农民合作社,流转2500余亩土地进行小麦种植示范,带动农户提升种粮技术,同时收购农户小麦,保证群众利益。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紧跟市场需求,在科学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尝试,实现了从一粒小麦到挂面、饼坯的华丽转身。”宋子豪说,2023年,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增加了潼关肉夹馍饼坯生产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发工业旅游,延伸产业链条,让我们消费者能直观感受从小麦到挂面的生产全流程。”宋子豪说。
“一粒小麦”串起产业链,“一粒小麦”富裕一方百姓。如今,咸阳市按照“培育主导产业、强化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的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培育重点链主企业和链队主体,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目前,咸阳市确定了产业链重点县8个,链主企业26个,链队主体33个。相关企业正在开展配套对接、产销协作,带动咸阳市农产品加工公司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记者 琚鹏飞 通讯员 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