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兴,百业旺,黄牛身上挖“金矿”。5月4日,位于关岭自治县大健康食药产业园的关岭牛投集团旗下子公司贵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身着工作服,戴好口罩和手套,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作业,开足马力赶订单、抓生产。
“我们今天正在加紧赶制贵阳宁波商会订购的40万元牛肉串订单,计划15日发货,四月份通过贵阳直播公司,线分酱牛腱销往广州,目前还准备与新疆的企业签约,根据公司的要求,每天将计划生产量达到20万元。我们的原材料是本地饲养的关岭牛,口感、品质都有保障。”谈起火爆的订单,该公司CEO苑宏峰对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为应对当前火热的“烧烤季”,该公司2楼生产车间的两条生产线也在加快生产,初步计划生产各种肉类均衡搭配的“烧烤套餐”,以满足市场各方面需求。“我们2楼生产车间可生产肉串、肉排、肉柳等10余种速冻肉制品,3楼生产车间可生产牛肉丸、牛肉干、卤制牛肉和手撕牛肉等产品,4楼则是生产油辣椒、牛肉酱、牛骨汤等产品,三个生产车间满负荷生产,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苑宏峰说。
深加工只是关岭牛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今种、养、深加工、餐饮多元化融合发展是关岭牛“闯”出的一条发展致富之路。
“养牛有赚头,日子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对于养牛,53岁的关岭牛养殖户蒙吉祥充满干劲。每天早上六七点,从家中驱车10分钟到养牛场,检查一遍现场情况,带着工人上山割皇竹草,用粉碎机打磨后喂牛。中午休息,下午五点,到养牛场给牛喂水、喂草料,然后结束一天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他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很充实,因为辛苦换来了美好的生活。
从九十年代起,蒙吉祥花50万元买了一部巴士车加入到客运队伍中。但时代的发展,也让蒙吉祥思考怎么样转型。“时代发展得太快,很多家庭都买了车,想几点出发就几点出发,没车的人,手机订网约车就能处理问题。所以我一直都在思考怎么样适应新改变。看到和我跑同线路的客运司机胡胜江养牛赚了钱,让我羡慕不已,于是我便跟着他学习养牛。”蒙吉祥说。
2016年,关岭吹响“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的“号角声”,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县一业”决策部署,牵住“牛鼻子”,定好“牛调子”,把“关岭牛”作为全县主导产业,逐步扩大规模养殖,带动牧草种植,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为思路,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从2019年底开始养牛到现在,我养的牛慢慢的变多,现在存栏有80多头,上周才卖了十头小牛犊,收入十多万。得益于养牛,我还新建了四层楼的新房子。目前我的养殖场总面积大约1300平方米,前后投入了200万,今年计划贷款50万,用于买牛和扩建养殖场面积。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过上更好的生活。”蒙吉祥说。
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饲草和良种培育是关岭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关岭自治县与贵州大学建立了校企联动机制,由贵州黄牛集团关岭SPV公司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合作共同开展益生菌发酵茅台白酒糟饲料化应用项目,该项目已初见成效。
“经试验根据结果得出,白酒糟饲料化有价格低、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等特点。关岭牛的每吨饲料中,用235公斤的酒糟生物料替代135公斤的草料和100公斤的精料,可使得日粮成本从1839下降到1727元/吨。关岭牛饲喂酒糟生物料,每天每头牛日增重最高为0.73千克,比不饲喂酒糟生物料高了0.14千克,按照市场价18元/斤计算,饲喂酒糟生物料比不饲喂酒糟生物料每头牛养殖效益高出5.04元/天。”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陈超介绍。
在良种培育方面,关岭还聘请贵州大学动物科学教授、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为技术顾问,省兽科所专家任“关岭牛”首席专家,省农委、安顺市畜牧局支持组建“关岭牛”技术指导服务专家团,在县级选拔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成立“关岭牛”发展技术服务组,强大的技术团队为关岭牛良种繁育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
“我们聚焦三农问题,采用导师+‘博士村长’+研究生带本科生模式,用实际行动助力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用青春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院长陈超表示,贵大动科院前后不间断组织上百名师生参与在关岭黄牛产业基地进行实践,通过开展乡村振兴实训课,围绕专业特色,聚焦畜牧业生产、畜禽病理防治、饲料牧草供给等农业难题,着力解决乡村振兴遇到的工作痛点、难点问题,破除现代化农业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一生鲜草,一碗好肉。关岭牛产业通过多方合力,做长产业链,随市场口碑不断的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日渐兴旺、政策支撑更有力、帮扶力度更为奏效,关岭牛已不仅是一个品牌符号,更是强县富民的希望所在。在政府、企业、养殖户等多方协同下,截至2023年3月,关岭全县牛存栏达到12.9万头,已构建高产牧草种植、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餐饮服务等融合发展产业延伸体系,种、养、加、销综合产值达2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