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壳壳的2块5一斤,带壳壳的卖2块,味道甜得很。”成都邛崃的文星综合菜市门口,不少市民正在挑选鲜食玉米。一旁的大妈和记者说,当地习惯鲜穗煮食,“有营养嘞,娃娃也爱吃。”
在四川,玉米又被称作包谷,用作鲜食的玉米更是深得市民喜爱。不管是烧烤摊的玉米串、街头的玉米馍,还是傍晚时分随处可见销售鲜穗的三轮车,都以星星点点的黄白色缀饰着这片蜀地。目前,四川全省鲜食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消费持续攀升。
今年6月,记者走访四川多地调研,这里的鲜食玉米产业,如同川蜀大地富有活力,正爬坡过坎,无畏向上。
四川的鲜食玉米产业,首先可以用“变”字来形容。规模在变,结构在变,消费习惯在变,育种方向也在变。
“随着饮食结构调整,消费者要求提升,总面积不断增长,品种数逐年增多。”四川省种子站工会主席杨元明说。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记者调研了解到,四川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及消费总量的增长,鲜食玉米种植培养面积近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目前年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约占全国鲜食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的1/20,成为全国鲜食玉米主要产区。“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城郊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余桂容说。
消费结构加剧转变。随着品种类型日益丰富,消费观念随之改变。四川的鲜食玉米生产,传统以糯玉米零星种植为主,逐渐走向以甜加糯主导的多元化规模种植。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敬东表示,目前,四川甜加糯玉米已经占据市场主流,甜玉米也增加迅速,发展潜力较大。
“以前基本都是糯玉米,现在,糯、甜加糯、甜玉米三种类型种植培养面积占比约达3:5:2。”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经作中心副主任孔亮亮粗略估算了一下。
“高端甜玉米例如水果玉米,受消费者喜欢,具备市场潜力。”刘敬东说。余桂容也表示,高端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口感型、营养强化型品种正成为新宠。
审定品种向好趋优。“以前一年审定几个品种,现在每年有20来个品种通过审定。”杨元明介绍,近年来,四川鲜食玉米品种不断突破,审定数量明显增加,截至目前,累计审定品种达到近100个。满足市场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甜加糯审定品种数量上升明显,白色甜玉米、富含花青素的黑色甜玉米等也都有审定。
据了解,四川的鲜食玉米育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糯玉米育种较甜玉米起步更早。2000年以来育成了川玉糯1号、泸玉糯1号、天香糯8号、泸玉糯9号、荣玉糯9号、仲彩糯401等代表性糯玉米、甜加糯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泸玉甜6号、荣玉甜1号、金仲甜001、黑甜玉8号等为不同时期甜玉米代表性品种。
“品种进步比较快,育种力量在集中爆发,也有很多新兴企业加入。”余桂容说。
科企合作深度紧密。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为四川鲜食玉米主要育种单位,仲衍种业、四川方圆种业、创世嘉公司、四川海迈种业、四川卓豪农业、四川金百圣农业、四川土伦农业等越来越多的本土公司加入到产业开发,以科企合作形式,充分发挥着院校科研优势和企业经营优势。“由企业主导,科研院校支撑,形成深度紧密的合作,而不是松散的买卖关系。”余桂容说。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建表示,针对市场消费升级,玉米所正在品质等方面不断突破,“不是为了品种数量来培育品种,要让市场和老百姓认可”。刘敬东表示,针对市场多元化需求,仲衍种业将不断丰富产品线,加强新品种的展示示范,从而引领市场。
为帮助筛选适宜的品种,四川省种子站在全省长期设有甜、糯玉米试验点,并组织品种展示评价。杨元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鲜食玉米的品种试验与展示评价,加大力度让真正有价值的品种得到推广。
种植模式稳粮增效。“四川的鲜食玉米培养种植模式多样,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孔亮亮介绍,当地种植户利用鲜食玉米生育期短的特性,使其与蔬菜、粮食作物轮作,在高效种植模式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四川鲜食玉米已形成了秋冬菜-鲜食玉米、秋冬蔬菜-鲜食玉米-鲜食玉米、秋冬蔬菜-鲜食玉米-水稻等多种轮作模式,均可实现高效复合种植,周年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光热资源利用率较传统种植模式大幅提高。
位于彭州的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西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市场约有30来家经营鲜食玉米的档口,其中专营档口10来家,批发价格根据品质从0.9~1.6元/斤不等。
陈君在市场经营了10来年,她告诉记者,需求旺的时候整个市场估计一天能走货30~40挂车,每挂车约有5万斤,销往四川、陕西、湖北、甘肃、西藏等地。“6~8月四川本地玉米上市量多,但种植分散,拉过来成本高。其他时候需要从云南等地外运。”
种植分散、边际成本较高,这是四川鲜食玉米产业的难题之一。此外,据多方反映,育种投入不足、制种水平参差不齐、上市集中、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水平较低等系列问题制约着四川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设立专项,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四川鲜食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育种过程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支撑。”余桂容表示,要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保护和利用,创新品质型、专用型、功能型及不同熟期等多元化的品种去满足市场需求。此外,进一步加强制种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林海建建议,进一步整合专项资金和强化政策扶持,培育专业的鲜食玉米科研团队。孔亮亮也指出,市场对品种多元化、特异性创新需求越来越高,需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现代化鲜食玉米育种体系。
龙头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生产成本控制和品种市场细分将是鲜食玉米种植效益提升的主要途径。”孔亮亮建议,培育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面积标准化订单生产。杨元明也认为,需要鼓励资金、技术等资源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带动建设规模基地。
“健全完善‘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标准化、基地化管理,有利于推进品牌,辐射带动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余桂容说。
挖掘潜力,撬动产业增长点。随着市场消费升级、产业领域细化及电商、物流等新的销售模式的出现,市场为鲜食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孔亮亮认为,特色多元化周年供给的产品更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要拓展鲜食及加工产品类型,强化品牌建设。
余桂容建议,深入挖掘鲜食玉米全株利用价值,并拓展鲜食及加工产品类型。刘敬东认为,需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和加工储藏等技术研究与配套体系建设,形成标准,带动规模发展。
四川种业与鲜食玉米产业各环节在多维度上的进一步融合、共建,推动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国家平台引领。“四川具备平台优势。”杨元明介绍,截至目前,四川批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3个,认定7个,居全国前列,并培育创建首批9个省级现代种业园区。位于成都邛崃的天府现代种业园,是全国首批以现代种业为主导产业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今年6月24~26日,园区内将举行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以种业为核心,搭建鲜食玉米全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乡村振兴。
多方资源链接。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种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具备种业与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与资源。位于天府现代种业园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将建成西南、中国乃至全球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杨元明指出,依托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有利于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促进鲜食玉米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
串联一二三产。鲜食玉米具备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四川作为我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乡村旅游民间起步早,且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打造出了一大批农业大地景观和精彩纷呈的农业节会。四川的鲜食玉米品类多样,通过开展采摘游、休闲游、品尝游,有利于进一步培育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和体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据了解,本届鲜食玉米大会,也将规划“玉米集市”品鉴及互动体验专区,多角度加强鲜食玉米饮食文化的科普与宣传。
我国鲜食玉米产业探索起步,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发展不均衡、季节性供给过剩等问题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四川是我国鲜食玉米主产区之一,市场化程度高,天府现代种业园集聚资源要素。在这里,洞见发展势能,锚定前行方向。6月24~26日,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不见不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