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表示,猪肉是‘菜篮子’里最重要的商品。我国的猪肉生产与消费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然而现阶段,我国种源创新不足、自给率低,种业科技最新技术受制于人。破解种“芯”问题,大幅度的提高国内本土猪保种与育种能力,改变依赖国外原种猪进口现状,迫在眉睫。
印遇龙认为,重离子辐射+突变体高通量筛选技术(M1TDS技术)是打破技术垄断壁垒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畜禽育种工作中能够尝试。建议国家支持在湖南建设生物育种专用重离子加速器重大装置,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形成政策合力,组建工作专班,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关键条件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科技,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健康生长条件;
·利用生物技术,挖掘多样性饲料原料,优化饲料营养配方,促进猪群肠道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设立“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研究”国家重大研发专项,组织全国力量协同攻关;
·实施“国家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推进生猪智慧化集团养殖、生态化规模养殖和家庭农场健康化养殖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孙宝国表示,预制菜的产业化一定不是厨房的放大,也不是简单的清洗、调理,而是食品与烹饪等多学科的交叉。当前,全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冷链配送能力和覆盖范围也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还不能满足产品对于时效性的要求。
·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业集聚、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增强整体竞争力。
秦英林表示,中国生猪产业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从技术元点发力,实现业务底层突破,用技术创新大幅度的提高现有资源生产转化效率,提升肉蛋奶等的数量和质量。
·加大猪病研究力度,快速推进疫病净化,打造高健康猪群,对标丹麦提升养猪生产成绩;
刘汉元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初鼓励万元户、十万元户,鼓励大家下海,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财富的氛围。让大家放开了手脚,解放了思想,使中国经济从很低的水平逐渐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过程中,对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的认可、鼓励,使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普遍释放,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鼓励、允许、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支持社会持续进步,支持老百姓的各种需求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的满足。爱护非公有制企业就是真正的爱国,呵护非公有制企业不是他们的需要,而是全社会共同的需要。有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才有更多的好产品和好创新,未来才有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就业机会和税收来源。
王连增表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设施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设施农业标准,各地设施农业水平良莠不齐,相关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不足,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很少,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和农户整体素质不高。
他认为,我国设施农业经营仍以个体农户为主,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专业化组织的主体地位不明、作用相对较弱。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设施农业整体的结构及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和控制装备、农牧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等。
赵皖平表示,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支撑当前畜禽养殖业及关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变废为宝、消除畜禽养殖污染已成当务之急。
·设立“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研究”国家重大研发专项,组织全国力量协同攻关;
·基于我国区域差异性,创建特定区域治理模式示范区,集成示范并推广种养一体化、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技术模式;
·建立和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行政监督及畜牧业、种植业、生态环境等各部门联动机制;
·整合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等涉农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等项目资金,推进中小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林其鑫表示,我国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猪遗传资源,地方猪品种数量丰富多样,普遍具有抗逆性强、繁殖能力强、肉质好等特点,并且可大量利用粗饲料喂养的优良种质特性,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华系名猪,如重庆的荣昌猪、浙江的金华猪、江苏的太湖猪以及湖南的宁乡猪等,构成我国地方猪种的宝贵基因库。
·统筹建立全国性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统筹地方猪种资源保护、育种攻关和利用开发的相关工作;
一是饲料粮转化链条上,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卡脖子”问题,比如育种基因编辑技术、饲料发酵合成生物学技术等;
二是饲料科技联合攻关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比如替代玉米豆粕的新配方技术及推广、数字化研发技术及应用等。
他认为,饲料生产企业95%以上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数量有几千家。这一些企业的饲料粮包括玉米、大豆、高粱等需要进口一部分。但我国拥有进口粮食配额的企业多数不是直接生产企业。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企业进口粮食的政策通道,将有利于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在育种卡脖子技术、饲料配方替代、养殖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等方面,有重大投入和节粮见成效的,加大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优化进口玉米、小麦配额管理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进口饲料用原料,增加进口玉米、小麦配额规模,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
·加大融资服务,国家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原料贸易方面贷款优惠支持,降低企业资金流通压力。
张卫元表示,近年来,我国兽药产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品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尤其是在创新方面,我国兽药产业起步晚,投入少,技术的积累及沉淀不足,研发力量较弱,影响兽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他认为,科学技术创新是促进兽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我们国家从兽药大国迈向兽药强国的关键。
严建兵表示,我国目前的饲料粮主要来自于玉米和大豆,其中玉米是最重要的能量饲料源,豆粕是蛋白饲料源。然而,当前普通玉米的蛋白含量只有7%~9%,因此就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豆粕进行蛋白补充。
然而,我国大豆自给率低,大豆和豆粕严重依赖于进口。近两年大豆的进口量更是居高不下,同时,一直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使得我国大豆的结构性进口战略不确定性增强,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饲料加工业、养殖业健康发展。
对此,严建兵提出要发展高蛋白玉米,实现大豆进口替代,既从源头上提高能量转化与饲料转换率,减少对大豆和豆粕的进口依赖,降低饲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又可缓解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还能大大的提升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